東科1188 | 科學測產印證品種硬實力

  • 1970-01-01 08:00:00
  • 來源:
  • 22

玉米作為我國第一大糧食作物,其產能穩定對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意義重大。當前,我國玉米種植密度與國際先進水平存在差距,耐密性不足、宜機收性狀差等問題制約單產提升,培育優質新品種成為關鍵。近期,遼寧東亞種業有限公司自主選育的玉米新品種東科1188迎來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的專家組測產。

10月9日,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組織中國農科院作物所研究院王克如、遼寧省農業科學院研究員王大為等相關專家,對吉林省公主嶺市劉房子街道石豐村的100畝示范田開展測產驗收。示范田于5月10日機械播種,密度5000 株/畝,施底肥2000斤復合肥/公頃,生長期通過水肥微噴、三次無人機飛防保障長勢,未進行化控處理。 

1.jpg

專家組嚴格遵循科學流程:實地考察田間表現后,隨機連續取樣10株測量株高、穗位高,隨機選取3塊代表性田塊計數密度、病蟲害情況;取5m雙行樣點計數種植密度、倒伏倒折和穗腐、莖基腐病發生情況;采用玉米籽粒收獲機 每個代表性田塊收獲1.5畝以上,機收前由專家組成員清倉。對收割玉米籽粒裝袋稱重;收獲后隨機取1平方米樣方3個檢測落穗落粒情況。用谷物水分測定儀測定籽粒水分含量3次取平均值,按標準水14%折算實際產量。計算公式:實收產量(公斤/畝)=[實收重量(公斤)/實收面積(平方米)]×666.7×[1-水分含量(%)]×[1-雜質含量(%)]/(1-14%)。 測產同期取樣計算破碎率、出籽率。

最終結果顯示:連續10株平均株高289cm、平均穗位高114cm。3個5米雙行樣點無倒伏倒折,莖基腐病發生率0.5%,空桿率2.55%,種植密度4407株/畝。3次連續10穗取樣出籽率平均82.9%。機械實收面積4.89畝,實收玉米籽粒鮮重6263公斤,籽粒含水量23.14%,雜質含量0.93%, 折合14%標準水,實測畝產1133.5公斤。收獲機型號為東風E518, 畝損失量8.5公斤,籽粒破損率3.5%。專家組一致認定,“東科 1188” 株型半緊湊、長勢均衡、脫水效果好,單產在東北中熟春玉米區具備競爭力,完全符合耐密高產宜機收目標。

2.jpg

從部領導考察的高度關注,到專家組測產的科學驗證,東科1188的亮眼表現,不僅是我國生物育種技術突破的縮影,更彰顯了農業科技對糧食產能提升的核心支撐作用。在保障國家糧食安全、推進農業現代化的征程中,像東科1188這樣的優良品種,將為實現農業高質高效、鄉村全面振興注入持久動能,助力我國在端牢 “中國飯碗” 的道路上邁出更堅實的步伐。